【曼昆-1】
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选择
经济学并不是教人家如何赚钱的,但它可以教你如何选择,而正确的选择是让你赚到大钱的前提。
因为资源是稀缺的,人们对资源的用途必须做出选择。对于个人的时间资源而言,如果你选择了休闲,你就不
能获得工作带来的收入,从而消费一定量的商品。总之,人们为了得到一样东西,必须放弃另一样东西。
【鲍曼-1】
第一条: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顾此,就要失彼,这是没办法的事情。要想得到这个,你就得放弃另一个。下定决心做一件事,就必须做出非此即彼的取舍。
【苗实-1】
就我个人层面而言,选择了独立
经济研究,就得放弃高中物理教师或研究院的职位。而且,选择了说真话,就得放弃获得高收入的机会。国家层面而言,为了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而进行改革开放,就得放弃社会主义中某些教条。否则,难以改革开放,老百姓过不上好日子。
【曼昆-2】
原理二: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放弃的可能收益——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一种东西的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这种东西所放弃的东西,即没有被选中的方案的价值。
一段时间只能做一件事情,你必须为此做出你的选择。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如果取鱼,那么对于鱼的价值而言,它实际上就等于个人为获得鱼而付出的成本,这种成
本可以用个人为获得鱼而放弃的熊掌来衡量。
【鲍曼-2】
第二条:有得必有失
付出分两种:看得见的与看不见的,做事情两点都得考虑。
【苗实-2】
就我个人层面而言,选择独立
经济研究而去说真话,机会成本就是当高中物理教师或研究院职员所获得的收入。国家层面而言,坚持社会主义中某些教条,机会成本就是改革开放停滞,从而老百姓过不上好日子。
【曼昆-3】
原理三:理性的人考虑边际量——边际
边际是用来描述一个微小增量的术语,指处在边缘上的已经追加上的最后一个单位。
理性的人应该考虑选择点:追加的成本至少能被追加的收益所覆盖,即选择点为“边际收益 = 边际成本”时。
在现实生活中边际分析并不能成为我们所有决定的依据,因为理性人假设和效用的量化是很难实现的。
【鲍曼-3】
第三条:多个孩子,多副碗筷——聪明的脑袋才会这么想
如果做一件事件的额外收益大于额外支出,聪明的人就会立即采取行动。
【苗实-3】
就我个人层面而言,独立
经济研究,可以说真话,自己觉得利大于弊。国家层面而言,右派,觉得改革开放,利大于弊;左派,觉得坚持社会主义,利大于弊;中间派,觉得当下的情况继续下去,利大于弊。
【曼昆-4】
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激励
人们做出选择时会考虑边际量处的成本和收益,那么这时如果成本和收益中有任何一个发生变动或者两者都发
生变动的情况下人们的选择行为会对这种变动做出反应,也就是说成本和收益的变动改变人们的激励,而同时
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鲍曼-4】
第四条:驴子看到眼前那把草就会拉磨,——人也需要这把草
当付出与回报不成比例的时候,人的行为也会随之而变。
【苗实-4】
就我个人层面而言,说真话的成本过大,就会选择沉默。国家层面而言,决策层进行改革开放的成本过大,就会选择保持现状。
【曼昆-5】
原理五: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比较优势
贸易就是指自愿的商品或服务交换。
贸易
经济则是指通过商品及服务的流通与交流从而促进社会
经济发展的模式。
贸易的好处体现在比较优势上而不是绝对优势上。
如果相互的贸易已经不能使得双方的福利在增加,那么贸易获得的收益就已经实现最大化了。
在家庭分工中,尽管男人也可以做家务,甚至有些男人在做家务方面比女人更好,更有绝对优势,但是从比较
优势上来说,男人却更适合做外部工作,女人更适合呆在家里。
从本质上来说,比较优势是由机会成本的大小决定的。
【鲍曼-5】
第五条:贸易的真谛——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交易产生了,人们就可以专注自己最擅长的那块。通过买卖交换,就能买到更多不同的东西。
【苗实-5】
就我个人层面而言,不是把文章保存起来,而是发表出去,大家都会受益。国家层面而言,贸易,可以改变人民生活,提升国家实力,无论是谁。或者,发起思想解放运动,改革开放得以进行,就会形成多赢的局面。
【曼昆-6】
原理六:
市场通常是组织
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式——看不见的手
看不见的手就是一种价格机制,通过价格的不断变化来调节
市场中产品的需求与供给。
我们每一个消费者或卖家都是“看不见的手”发挥作用的中介。
卖家或是
生产者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不断选择最有利于自己的方法,从而使
市场上有需求的地方就会有
市场经济最大的优势在于引进竞争机制,竞争机制基于“优胜劣汰”,而优胜劣汰的
压力驱使人人都会更加努
力,从而整个社会的效率就会提高,也就能够创造更多的财富。
【鲍曼-6】
在
市场经济中,家庭与企业之间的互动就好像受到一只“无影手”指挥一样,——恰恰是这只手在引导着
市场对不同资源进行“混搭”。另外一种情况与此相反,即由政府主导下的中央计划委员会对资源进行调配。
【苗实-6】
就我个人层面而言,
市场经济的存在,使得
网络来到中国,为自己学习研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国家层面而言,正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
市场经济在中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老百姓更幸福了,到处更繁荣了。
【曼昆-7】
如果
市场一切运作正常,政府就不会也不应该对
市场进行干预。
市场不能解决掉的问题(
市场失灵):外部性问题(正的外部性的问题和负的外部性的问题)、垄断、公共产品。
市场经济会造成贫富差距,政府应该通过税收、转移支付、社会保障计划等各种手段对
市场失灵进行弥补。
【鲍曼-7】
第七条:有时政府也能办点人事儿,比如改善改善
市场结果啥的
市场并非万能的,有时候也掉链子,“混搭”不出来很好的效果。那么这个时候,有关部门就能通过发布公共政策来进行改善,比如专门针对垄断和污染的法规。
【苗实-7】
就农村层面而言,新农合和新农保就是政府组织做的,还不错。当然,水平低,需要不断去完善。还有,农村的教育,基础设施,也有政府的正面作用。
【曼昆-8】
原理八: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
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
生产率
几乎所有生活水平的变动都可以归因于各国
生产率的差别,即一个工人在1小时所
生产的物品与劳务的差别。
国家之间生活水平的差距最终归因于个人劳动
生产率的差别。
【鲍曼-8】
第八条:好日子是由创造美好生活的能力决定的
在相同时间内,人们能够创造的东西越多,日子就越好过。大概就是这意思吧,随着一个国家的
生产率增长,人均收入也会跟着增长。
【苗实-8】
改革开放前,农村是集体合栽一颗摇钱树,几乎都是手工劳动,大家说穷都穷。改革开放后,是分散开,各人栽各人的摇钱树,激励对了,机械化也有了,大家说富都富了。前后看,
生产率提高了,收入也就提高了。当然,农村与城市相比,还有差距。
【曼昆-9】
原理九:当政府发行过多货币时物价上涨——通货膨胀
各国都是用纸币来执行贵金属黄金作为一般等价物的功能。
如果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超过了发行的纸币所标明的价值量,纸币的价值就要贬值,物价就要上涨。
只有恶性的通货膨胀才会产生种种不利影响。
【鲍曼-9】
第九条:钱多了,物价也跟着上去了
如果政府发行大量的钞票,币值就会下降。造成的结果就是,物价上涨,——即钱是没少花,买到的却是跟之前一样东西。
【苗实-9】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商品化货币化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国民
经济起起落落,物价水平起起落落,
经济得以大发展,这就是
市场经济。改革开放前,是计划
经济,反商品化,反货币化,
经济发展一塌糊涂。
【曼昆-10】
原理十: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菲利普斯曲线
菲利普斯曲线: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
就短期来说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间存在“权衡取舍”的关系,也就是说通货膨胀可以解决失业率。
【鲍曼-10】
第十条:要么通胀,要么更多的人找不到工作,——社会总要不时地面对这样的取舍
一般来说,抑制通胀就会暂时使更多的人找不到工作。两者之间如何取舍对理解税率变化、政府开支和货币政策的短期效用至关重要。
【苗实-10】
在中国,上世纪九十年代曾经有过“就业优先”和“物价稳定”的争论。以厉以宁教授为代表的一派,就主张就业优先,兼顾物价稳定。但是,吴敬琏教授认为,说通货膨胀不会造成严重后果是不正确的,即低失业率的维持只能以高通胀为代价的理论,早已被西方
经济学家断定为菲利普斯曲线的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