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以来,中小企业挂牌新三板热情不减,自年初至9月底已有近2000家企业挂牌。但新三板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流动性危机。如何打破流动性迷局,成为企业和投资者共同关心的话题。
业内普遍认为,分层制度是解决流动性困境的良方,随着股转系统内部不断透露出分层制度将在年内落实的的消息,分层制度成为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
多数机构预测,分层制度不仅有利于改善优质企业的流动性,而且可以使企业估值得到充分挖掘,为整个市场带来“鲶鱼效应”。
从根本上讲,新三板市场建立及扩容的最重要目标之一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窄,融资成本高的问题。因此,流动性是一切问题的核心。但分层制度真的能够带来流动性,成为新三板的救命稻草吗?
刘华鹏老师在农业银行讲授互联网金融
对于新三板市场的当前格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首先,根据万得资讯统计,截止9月底,2015年以来新三板市场累计成交额达972.2亿元,其中协议转让263.5亿元,做市转让708.7亿元。而协议转让的前20家企业累计成交133.4亿元,占比51%;前100家企业累计成交额为208.6亿元,占比79.1%。协议转让的企业共有2764家,不足0.8%的企业占据的成交额超过50%;3.6%的企业占据成交总量的近80%,剩余95%以上的企业基本没有成交量。做市转让的企业也极不均衡,前20家企业成交283.9亿元,占比40%;前80家企业成交541.4亿元,占比76.4%。不足10%的企业占据了76.4%的成交量,而另外90%以上的做市企业成交也甚寥寥。
其次,从募集资金的角度来看,定增是企业的重要融资渠道。根据万得统计,自年初至9月末,新三板市场总共实施定增1338家次,累计完成定增数额592.2亿元。而最大规模的前20次定增总计217亿元,占比36.6%。且此类定增往往是由优质企业发起,其中中科招商累计完成定增109亿元,占整个市场的18.4%。多数企业未能通过定增募集到更多的资金。
第三,从PEVC投资来看,新三板市场共有260家企业获得PEVC投资,累计投资金额49.4亿元,而获得投资金额超过5000万的只有31家,占整个PEVC投资的近70%,其中近90%的企业获得投资金额低于5000万元。另外的绝大多数企业没有获得PEVC的青睐。
因此,新三板市场是良莠不齐、差距悬殊的企业的集合体,更是少数巨头垄断绝大部分资源的市场。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分层制度就是在这样一个格局之中人为地构建一个金字塔形的框框。可以预见,分层制度的出台并不能解决流动性问题。
但两个结果可能会逐渐显现:
第一,处于金字塔下层的企业,也是绝大多数企业,将变得更加无人问津,由原先的“僵尸股”变成“死尸股”,遭到市场的彻底淘汰。恐怕将会有不少企业反映:“新三板的牌”是“白挂了”。90%以上的企业不能够通过分层制度来获得流动性,从而导致大量企业挂牌新三板失去意义。
第二,金字塔顶端的少数企业将遭到爆炒,“三板妖股”可能出现。近期A股大跌,大量资金从主板流出,努力寻找投资标的,哪怕一个小的成长点都会引来资金的炒作。新三板二级市场没有涨跌停的限制,一级市场没有锁定期的要求,许多投资者恐怕都将抱着赚钱之后迅速离场的心态,爆炒某些公司的股票,导致其股价暴涨暴跌。而资本洪流的大起大落也更容易冲垮很多本来具备成长性的企业。妖股的兴风作浪最终损害的不仅是投资人的利益,也会给企业本身带来危害。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讲,机构迷恋分层制度的原因也恰在于此,在主板亏损的机构更有动力在新三板市场“赌一把”,获得咸鱼翻身的机会。
以上两个结果也是为什么分层制度不能解决新三板市场流动性困局的原因。
说到底,资本市场的赚钱效应根源于实体经济的利润溢出。当前,实体经济普遍低迷,也就注定多数金融机构的胃口难以满足。民生证券的研报显示,实体经济的投资回报率已下降到3.67%,连融资成本都不能覆盖,融资也越来越呈现出庞氏特征。这种情况下,资本市场越来越具有赌场的特征。
没有资本市场的彻底改革,没有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恐怕会持续更长的时间。而新三板市场的流动性困境也远远不是分层制度能够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