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志礼,范志礼讲师,范志礼联系方式,范志礼培训师-【讲师网】
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
48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扫一扫加我微信
范志礼:清贪官传1
2016-01-20 12971

前言

历史为各色各样的人物提供了表演的场所。人们根据不同的角色,给活动在历
史舞台上的人物冠以不同的名称:明君、暴君、昏君、直臣、奸臣、清官、贪官…
…。正是有了这众多的形象各异的人物活跃在历史舞台上,才演出了一幕幕生动的
历史活剧。
清官和贪官是人们议论最多的话题,也是历史上文学作品中表现最频繁的内容。
我们从二十五史中选择了一些清官和贪官的传记编成此书。介绍给读者,希望通过
反映这样一批有代表性的典型人物,使读者从一个侧面去透视历史。从而得到启迪
和借鉴。
清官和贪官是相对而言的。史书中所谓的清官,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指地位显
贵、政事不繁的官职;另一种是指那些公正廉洁、克己奉公的官吏。这里讲的则属
于后者。贪官则指那些贪得无厌、损公肥私、鱼肉百姓的官吏。
历史上的清官虽然有着各自不同的政绩,但从他们身上却表现出共同特点。这
就是:对工作,能够勤于职守。对自已,能够廉洁奉公。同时敢于为民请命,替民
伸冤,为民做主。因此,他们当中的很多人被当对的百姓称为“青天”,包拯、海
瑞当属其中之佼佼者。清官中的相当一些人是皇帝、百官、百姓皆称赞者。有些则
是上官压制,皇帝不信任,甚至遭到革职、下救,然而百姓却极力称颂之。可以说,
百姓的认可是历史上鉴别清官的一个重要标志。因为清官的共同之处在于他们能够
在某一方面或某地区实实在在地为百姓做几件实事、好事,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
人民的愿望和要求。因此,人民赞颂清官,推崇清官,爱戴清官,欢迎清官。
贪官则与清官相反,他们贪得无厌,鱼肉百姓,无恶不做。在他们掌权的部门
或地区,总是搞得乌烟瘴气、吏治腐败、民不聊生。历代有作为的帝王及有识之士
总是要抑制贪官,惩治贪官。而广大人民群众则更是反对贪官,嫉恨贪官,唾弃贪
官,多次农民起义都是从杀贪官开始便是最有力的证明。因为贪官的所做所为更集
中体现了封建统治阶级对农民的压迫和剥削。贪官和百姓之间的矛盾,是两个对立
阶级矛盾激化的表现。贪官大多不得善终,有的被农民所杀,有的被封建政府所惩
治。当然,也有个别得意于一时,死后遭到唾弃而留下恶名者。
清官和贪官,并非人们随意加给他们的美名和恶名,而是根据他们的行为给他
们做的结论。对绝大多数的清官和贪官来说,结论是公允的。历代史官在修史时对
清官的赞颂和对贪官的鞭挞,尽管有各自的观点和衡量标准,划分得不尽一致,但
从今天的眼光来看,基本上还是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共同看法。清官和贪官的出现作
为一种政治现象是客观存在,修史者不可能完全摆脱社会形成的共识而违背众意。
毫无疑问,不管是清官还是贪官,他们都是统治阶级中的一员。但是,由于他们的
所作所为给社会带来的直接后果截然不同,对百姓的影响也有着天壤之别,因此,
社会对他们的评价也就截然不同。从某种意义上说,清官和贪官的认定,更多地反
映了人民群众的意见和看法。
在过去一段时间内,由于左的思想的影响,对清官和贪官有着错误的看法,特
别是对清官,似乎是越“清”越坏。因此,清官不许提,清官戏不能演。因为按照
左的逻辑,清官既然是剥削阶级的代表人物,就应统统列入打倒之列。有这样两种
观点:一是认为“清官比贪官更坏”。这是对历史的歪曲,是毫无历史知识的表现。
这种观点早已被人们所批驳,这里就不多说了。
另一种观点认为清官完全出自伪装,是以假象欺骗百姓,掩盖其剥削实质,以
便更有利于剥削人民,为统治阶级服务。不错,无论是哪个时代的清官,都是统治
阶级中的一员,他们都要为巩固自己的统治服务。但是,历史是复杂的,不能简单
地用一加一的公式去套用。对具体的历史事件、具体的历史人物进行客观的、实事
求是的具体分析是唯物史观最基本的要求。衡量一个历史人物的功过,主要是看他
对社会的进步起了促进作用还是阻碍作用。而衡量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准则是生产
的发展。试问,在人民相对安定的条件下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还是贪官横行、民
不聊生的情况下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呢?结论是不言而喻的。作为清官,即使是为
统治阶级服务,但他们推行的政策和措施同时也有利于社会的进步、人民的安居、
生产力的发展,这个客观作用也是不容否定的。
再者,认为清官的所作所为完全出自伪装,是企图骗取人民的信任,这是缺乏
历史根据的,是站不住脚的。从思想意识上去考察,在清官们的治民思想中体现了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传统精神心态是一种“为天地立志,为生民立道,为去
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语录》)的入世开拓精神,是“先天下之忧
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是“富
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的大丈夫气概。
这在众多清官的身上有着不同程度的反映。中国古代出现的“民本”思想是造就清
官的思想基础。一些统治者和思想家对“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领会颇深,
因此,他们把“为民请命”,向帝王谏净作为“君子”的自觉行为,而与小人佞臣
相区别。这就是清官之所以出现的重要原因。此外,中国古代众多的有识之士以及
有从政经验的官吏,总结、概括了许多名言、警句,提倡清廉,反对贪婪,其中包
含了深刻、丰富的思想内容。诸葛亮论《将弊》一丈,提出了“为将之道有八弊”,
而首先提到的一弊就是“贪而无厌”,可以说是对为官者的警告。帧观政要》中记
载了唐太宗告诫群臣要俭约,不可贪鄙的许多警句,一直为后世所重视。明朝著名
清官于谦的诗句“粉身碎骨全不惜,要留清白在人间”:“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
闾阎话短长”,则代表了清官的精神风貌和思想境界。王通所说“廉者常乐无忧,
贪者常虞不足”(《中说·王道》);包拯所谓“廉者,民之表也演者,民之贼也”
(《乞不用赃吏》)等都起到了警世的作用。这些用伪装来解释显然是说不通的。
我们还可以从一种社会现象去观察清官产生的社会条件。这就是不论是统治集
团的有识之士,还是黎民百姓都推崇清官,贬斥贪官。作为对立阶级对清官。贪官
的褒贬是一致的,这既不是纯粹出自统治者的欺骗性的虚构,也不完全是人民群众
的虚幻理想的产物。它反映了一种社会舆论;一种社会公认的道德观念,即做官就
要做清官,贪官是社会各阶层所不耻的。这种思想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是根深蒂
固的。即使有些官吏明明在暗中qiǎo取豪夺(版权 所有 e we ny a n . c om 易文 言 网),也要公开标榜为清官、这就是社会舆论
的力量。清官之所以受到封建帝王乃到统治阶级中众多成员的赞许,那是因为统治
阶级需要这些人来巩固他们的统治。他们提倡“爱民如子”、“勤政爱民”,当然
是一种居高临下的“恩赐”。但对百姓来说,毕竟比qiǎo取豪夺好得多,这是不容否
认的历史事实。这里有传统思想的影响,有社会道德的约束,有社会舆论的监督。
应该说,清官的出现,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产物,是中国传统精神心态所带来的
积极的社会效果。
这次,我们共选择了七十二篇,这些传记,有的事迹极为突出,使读者一目了
然。有些则不甚突出,特别是一些清官。这是因为受到原书体例的限制,旧史家为
某人文传,要把他一生的经历做扼要的介绍,因而对从政清廉这一点有所冲淡。但
是,我们将清官、贪官合为一书。读者通过对比,还是可以看得很清楚的、本书的
选目会有不当之处,译文也可能有不够准确的地方,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参加本书选译的有(依姓氏笔划)。刘驰、刘洪波、江小涛、李世愉、洪兆敏、
黄正建、商传、熊海龙、薛建茹。

李世愉


本文来自【易文言】-古文,文言文在线翻译网https://ewenyan.com/articles/qtgz/1.html

上一篇 清贪官传2
上一篇 心经2
全部评论 (0)
讲师网深圳站 sz.jiangshi.org 由加盟商 杭州讲师云科技有限公司 独家运营
培训业务联系:小文老师 18681582316

Copyright©2008-2025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更多城市分站招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