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财经讯 “2015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5月23日-24日在京举行。六位中外经济学家在“新常态、新金融”的论坛上探讨了中国财政和货币政策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参加论坛的经济学家、清华大学教授李稻葵表示,货币政策的制定者--中国人民银行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在整个中国金融发生沧海巨变过程中,保持我们货币币值的稳定,同时把我们人民币逐步顺应潮流,营造成国际货币。
参加论坛的中国人民银行条法司司长张涛表示,未来货币政策工具将不断创新,央行的“工具箱”将越来越丰富。
英国金融局原主席、现清华大学教授Adair LORD TURNERAdair在会上则表示,因为地方债等问题,中国的货币政策也面临挑战。他认为,中国经济需要寻找一种更稳定、更持续的增长模式。
以下为嘉宾发言实录:
主持人:下面讲讲中国。大家都觉得现在讲中国经济的状况比较难,因为很多人预期我们上半年经济增长连6都不到,或者只有5-6,这和财政部一些政策有关。有一个43号、62号文,现在被逆转了,比如43号文大家说不能发债,最后又可以发债了,62号文说所有的优惠都没有了,最后又说可以了。我们从财政领域看到经济增长遇到极大的下行压力减缓了,如果财政政策不动,货币政策会面临巨大的压力,如果财政政策动了,货币政策稍微好一些。但同样面临一个挑战,总体而言经济下行压力还是很大,货币政策还是需要有一定宽松的趋向在,同时我们有那么大债务的包袱在,同时要利率改革、汇率改革,同时还有资本项目要国际化,所有加在一块,虽然我们背景特别复杂,我们在下一个十年中国货币政策的新范式中间,最核心的角色或最核心的东西应该是什么?
周皓:刚才说的财政的起点非常关键,如果财政预算方案通过了,我们货币政策的核心预期,如果没有通过的话,那么货币政策还会是现在这种承担超越央行应承担的责任,多样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我觉得后者更优。
黄海洲:我觉得在财政政策支持资本市场发展的,央行可以借着人民币国际化的大势。
李稻葵:央行的过程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在整个中国金融发生沧海巨变过程中,保持我们货币的稳定,同时把我们人民币逐步顺应潮流,营造成国际货币。
姚余栋:全球面临流动性紧缺的时候,人民币国际化就是逆易回购。第一不是实用性货币政策,是稳健货币政策,是一种执行中性适度的,而且可以进行预调微调的货币政策,我们有多重工具也有多重目标,但是非常清晰的政策框架,也比较成功。第二不是QE,财政的地方债券置换不涉及流动性操作,这是我们潘行长已经说清楚的一点,对未来我同意李稻葵教授的,还是要进行稳健的货币政策,要考虑到我们的杠杆率还会逐步上升,货币存量已经比较大了,同时也要为经济转型创造一个比较好的环境。怎么办?要加强供给端的政策。三个供给端:多生孩子、股权众筹、智能机器。
张涛:十年左右时间,央行新范式里面最大的亮点是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箱”会非常丰富,并且这个“工具箱”是分层次的,也就是说在正常周期状况下有一类“工具箱”,在发生了巨大的紧急情况的时候也会有相应的“工具箱”,在我们通常说的抑制稳定跟金融稳定之间会有一个非常好的协调,这些“工具箱”十年里面会有非常好的货币政策运行的环境,如果实现的话,我们就会真正成为至少是区域性的,如果不是全球性的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的范式,也就是说如果十年左右,今天我们谈到四大经济体的央行,美联储、英格兰银行、欧央行、日央行,那时候我们肯定也是加入。范式亮点,如果我们加入的话,那时候就是那样一个亮点。
Adair:中国跟世界的其他地方一样面临同样的问题,如果已经有很高杠杆率了,在你的经济当中近期想用宽松的货币政策维持经济前行,无论是利率、降低准备金等等,还是宽松的货币政策。有两个问题:1、会有一个不平衡的效应对于富有者和普通平均收入者之间的不平均;2、有效性仅仅是靠刺激信贷的增长,这样杠杆率也会进一步上升,就会为未来积累了问题。找到一个方法解决这种非常的转变,不是要把杠杆率进一步提升,这可能会涉及财政刺激。显然中国一些非政府债务变成政府债务,地方债会变成中国主权债券,这应该发生。另外一点在未来十年也是对中国非常重要的挑战,就是要找到一种需求来源的增长,不是增加出口,也不是过去五年的模式,就是由信贷推动的投资,而是工资的增加、消费的增加这种需求,除非做到这一点,就会有一个不稳定的经济。
主持人:用热烈掌声感谢六位嘉宾,我想中国货币政策新范式经过我们的讨论越来越清晰了,谢谢大家的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