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晓平,谭晓平讲师,谭晓平联系方式,谭晓平培训师-【讲师网】
建材家居管理与营销实战培训师
49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扫一扫加我微信
谭晓平:专访雷军:小米在“火山口”上竞赛
2016-01-20 35873

“这一段时间外界对小米手机提出了各种问题,但我觉得这些问题都没有说到点子上”,9月30日接受记者采访的那天,雷军(微博)刚刚从敦煌回来。他说,在敦煌的沙漠地带,他向薛蛮子(微博)、李开复(微博)等朋友探讨了如何修炼“不生气”功。

  从8月16日小米手机首次发布会之后的近两个月中,雷军和他的小米手机,就一直处于高度关注之中,这种关注,已经超出了雷军和小米同事们的预期,被推在聚光灯底下的“刺眼”,让雷军对每个不同的声音都变得敏感,他甚至有时候觉得很憋屈。

  在他看来,小米公司当下最大的挑战,是“三种基因如何融合得更好”。而所谓的“三种基因”,又基于雷军对于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一家成功公司的“铁人三项标准”:软件、硬件和移动互联网三种资源的高度匹配;且这种组合必须能在公司的最高层融合。

  惟一具备这“铁人三项”基因且取得成功的公司,是苹果公司,有了乔布斯这样一位集技术、应用、商业于一体的大成者。此前有媒体把雷军称为“雷布斯”,其投资人也期望小米可以做成一家像苹果那样的公司,也有网论拿雷军的在小米手机新闻发布会上的举动来说明其“效仿”苹果和乔布斯。

  “乔布斯是偶像级的人物,全世界很多公司都在学习苹果,我们学习他的很多东西,但并非像外界八卦的‘说话的手势’之类的细节。在新闻发布会上,我们认真学习苹果的就是PPT”,雷军称。

  在那一次面对小米粉丝的发布会上,雷军推出了小米手机,此后小米手机在9月5日开放预订,短短34小时内小米官网预订量超过了30万台。这个惊喜让雷军“吓了一跳”。对于这家成立只有一年多、涉足手机领域的年轻公司来说,这个惊喜有点“超重”了:毕竟,无论在团队磨合、与供应商的磨合、制造领域的供应链梳理等等领域,小米公司都需要时间。

  在2010年秋天创始人团队才完全到位的小米公司,是一家有7个联合创始人的公司,这在中国互联网公司史上也算是少见。从最高层团队的组成来看,在硬件、软件和移动互联网领域的配置近乎均衡,但各个行业的思维方式、沟通方式却也都不一样,沟通融合得好,便可资源互补,否则就会变得沟通成本极高。

  创建至今,小米公司已经推出了的产品有米聊、MIUI操作系统、小米手机,在建中的还有电商平台小米官网。在雷军的战略地图中,小米系列现在才打到“第三张、第四张牌”,这条产业链中,还有很多牌未出。

  的确,从产业机会来看,小米的确选对了一个具有爆发潜力的行业“火山口”,但这场火山口上的竞赛,留给小米最大的挑战是:时间太有限。不管是过往的积累、当下的融合还是未来的资源配置,这家年轻的公司必须用倍于竞争对手的速度去赛跑。

  取胜并非不可能。

  “铁人三项”的融合

  “我不能说彻底解决了融合的问题,但把这三个领域的顶尖人才凑到一起,大家还拼命工作,就很难得”。

  《21世纪》:这一个多月以来,外界对小米都很关注,也有很多不同的看法,你自己怎么看?

  雷军:我觉得当下的这些看法,都没有到点子上,都还不是最重要的。比如有用户对拍照功能的看法,这个是可以改进的;再如外界所说的“掉漆门”,且不说这个说法的很多细节本身是欠妥的,就算存在极个别掉漆现象,这些都是可以改进的,我们这次工程纪念版本身就是测试机,本来就是要让用户提意见、提看法,这样产品正式上线,可以做到质量更稳定。而且工程纪念版的用户可以直接免费换正式版的手机。

  这期间我觉得最憋屈的,就是没法去一一对各种说法做解释。

  硬件的更新周期和互联网的口碑营销先行之间,是有一个时间差的,必须拿到了产品之后,拿产品说话才行。这个时间差是我们要学会适应的。

  从我来看,我认为小米最重要的挑战,是融合,从创始人团队到业务团队,来自软件、硬件和互联网行业背景的,如何在一起建立一套更良性的沟通方式,如何让隔行的同事们更好地相互了解,如何让各个行业的发展节奏相互匹配。

  小米有七个创始人,这在创业公司中算人数比较多的,作为主要发起人,我的主要工作是做好融合,配置资源、找对正确的人、创建一套大家都适应的合作方式。

  目前为止,我不能说彻底解决了融合的问题,但把这三个领域的顶尖人才凑到一起,大家还拼命工作,就很难得;我们一周上六天班,大家的付出的时间绝对比以前做职业经理人的时候要多。

  《21世纪》:小米的各个业务板块,基本是同时全面开花,但对于一个创业公司来说,资源配置是有限的。在一个公司的平台下,如何建立一套资源配置和协调创业的体系?

  雷军:在解决了投资人和团队“信不信”的问题之后,创业真正进入状态,是在“米聊”上线之后,进入“真正拉开跑”的阶段:IM板块的米聊、OS板块的MIUI系统、硬件产品的小米手机,三款主打业务开始全线赛跑。

  当然,各个业务单元的发展节奏、行业特点、做事的方式、生态体系都不一样,所以现在我们给各个业务单元的定位,都希望他们能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在各自的市场独立生存,同时业务单元又能相互支持,相互开放,但同时又属于一个公司平台。我们基本会采取类似事业部制的方式。

  “小米”产业链猜想

  “今天的每一个产品,都在我们原来的计划和预想之中,唯一的变化就是起来的速度比原来预期的要快”。

  《21世纪》:小米业务很长,与苹果公司的很多业务链有相似之处,那么,在产业类别上,小米到底是一家什么公司?

  雷军:总体来说,小米是一家互联网公司。小米手机是我们的一个产品,就算做手机,我们也是用互联网的方式在做手机,其他的产品,如米聊、MIUI,包括我们后面可能做的电商领域,都属于互联网的范畴。

  《21世纪》:米聊是小米公司的第一个产品,也很快在市场走红,但现在竞争很激烈。对于米聊未来如何走?

  雷军:米聊有压力但是我觉得米聊输不掉。我们希望米聊能够像事业部那样独立运作,要能在独立市场中生存下去。米聊创造的新的IM市场已经有一定的市场认同基础,但稳定性、靠谱性还需要时间。比如,米聊和短信怎么更好整合;是否可以同时支持4-5个链接?如果网络不好的时候,可以很快换一个网络?米聊这个市场,还是有很多故事可以讲的。

  《21世纪》:MIUI操作系统是否也会独立?

  雷军:MIUI在全力支持小米手机之后,可能会带来几个负向的作用:第一,MIUI支持其他手机力度是不是会减弱?第二,其他手机还是否会愿意用MIUI,同行是否会成为冤家?第三,如果MIUI放到小米手机体系中,其自身的市场潜力会不会减弱?

  我们希望MIUI也是独立业务。和手机绑在一起,其实对它自身发展并不好,束缚了它本该有的发展空间,所以我给MIUI的定位就是,尽可能地支持更多的其他的手机,同时,专门成立一个小组支持小米手机。

  《21世纪》:小米官网是否往电商方向走?电商平台是否有足够的产品内容支撑?

  雷军:苹果官网Apple Store的市场是很多研究苹果的人都忽视了的。如果小米手机都通过自有的电商平台来销售,这个量是相当可观的。

  在货源上,除了手机之外,配件也是很大的市场,我认为手机配件市场是有的,关键是怎么把配件做好,做得让人喜欢用,并且把服务做得让人相当满意。

  “火山口”上的竞赛

  “我的态度就是:把自己的能力做到极致,把自己的产品做到最好。”

  《21世纪》:不管怎样,小米手机还是一款手机,性价比是很优厚的。手机的成本到底多少?赚不赚钱?

  雷军:关于这款手机的成本问题,曾一度有人算出了1200元人民币的成本价。我们拿到那个消息仔细研究了一下,发现很不对头:第一,这个计算的不是小米手机的配置,而是其他手机的配置,计算者对单核还是双核都没弄清楚,要知道,这二者差价是很大的。

  第二,对于其他一些配件的价码,也是很不对的,有些价格是国外市场的原价,但是这其中有进口税收和差价没有计算进去。还有些因素是会调整的,一是原材料成本,采购量不一样价格是不一样的,这个会动态一些。

  第三,各种其他的税费还没有计算出去。一次性的供应商研发成本,3G专利费,还有按销售量再交的其他专利费,屏、芯片等的专利费。这些都要最后才能算出来。

  说实话,关于成本到底是多少,还有几个关键的指标是没有跑完的,一个是良品率,一个是退换率;这两个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计算出来。良品率要等到产品全部在生产线上跑完之后才知道。

  退换率也要等到正式销售之后,我估计用三个月左右的时间,应该看得出来个大概。但是我们的心理预期,硬件方面应该大概不会亏钱;

  在定价上,当时我们参考了淘宝销量前十名手机,2000块以上的只有一部,就是iphone,其他都是2000块以下的,所以我们定了1999人民币的价格,把发烧机变成大众机。反正我们的定价是同等配置走得最低的。

  《21世纪》:Google、微软、阿里巴巴等都在做手机,小米也称是用“互联网方式做手机”,这其中特点和优劣势在哪里?

  雷军:说实话,我是一个手机发烧友,怎么做手机,我肯定没有周光平(微博)(小米公司联合创始人、MOTO明手机的设计者)懂。我更多的是从一个用户大家角度,去找到需求:用户到底需要一款什么样的手机,对哪些需求比较在意?

  再一个,互联网的文化是讲究透明和参与感,所以在小米手机一开始,我们有50万的粉丝都参与设计,这个在手机史上也是个先例,让用户做主,我们来满足用户的需求。

  我希望我们要做一款有诚意的产品,什么叫有诚意?一是尊重和满足用户的需求,以消费者为主导;第二,有问题就改进。我就是一个小生意人,想做一款有诚意的产品。

  《21世纪》:但手机制造是一个非常复杂和精密的行业,作为新手,小米挑战不小,你看得到的有哪些?

  雷军:这点不仅你会问,我们的投资人都在问,当时我们融资的时候,他们问:你认识富士康么?你认识供应商们?那你怎么做?当时我们都不认识,但如今都是我的合作伙伴。产业链的势能是超过预期的。

  但难度是什么?硬件的供应链不是像我们到商场买东西那么简单,它的难度要高度计划性和流程化。一部手机有800多个零部件,每个零部件背后都有好几家供应商,如何去配置这些供应链?高端零部件是需要提前定制的,这一套供应链流程的建立,是需要时间和精细化的磨合的。

  在生产这方面,我们希望能把既有的订单满足,保证产品的品质;我们的投资者对我们小米手机的要求,希望我们不要狂热,不要卖得太多。

  四季度到底能满足多少销量?这个是高度关注的机密,我现在什么具体的数字都不敢说;其实我们每天都在对。但量产这一关,今年压力最大,四季度走好了,打下基础,后面会顺一些。

  《21世纪》:在小米、金山和投资等之间,你个人的时间和精力如何分配?

  雷军:小米的时间肯定是最多的,毕竟我是创始人,也是CEO,金山那边我是董事长,对于董事长来说,最重要的是找一个合适的CEO。至于投资,那是个业余爱好,我正考虑组一个专门的团队来打理。

全部评论 (0)
讲师网深圳站 sz.jiangshi.org 由加盟商 杭州讲师云科技有限公司 独家运营
培训业务联系:小文老师 18681582316

Copyright©2008-2025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更多城市分站招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