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子,三明子讲师,三明子联系方式,三明子培训师-【讲师网】
高级辟谷导师培训导师,道家辟谷养生减肥,降三高,排毒,亚健康
49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扫一扫加我微信
三明子:传统文化在心理咨询中应广泛应用 (之二)
2016-01-20 57323
二、传统文化中的心理学思想

  做心理咨询服务的人,必须了解心灵,我们也可以说是把握“心态学说”。最初“心理学”一词是指“治愈心灵的学问”,后来随着心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化,心理学演变为研究人的心理与行为的学科。

  传统文化的一切教义都是围绕着“心”展开,强调“心能生万法”,心藏万法,而万法在自然中产生,一切象皆因心而生而灭。一沙一叶一世界,心是万象之主,一切事皆因心而起,只要心愿所求,就会成功。

  修心是修佛法的最佳法宝,也是进入大乘佛法的最好通道,更是去灭魔幻之潜力,并以此为出发点阐释宇宙与人生的关系。因此,在某种程度上,传统文化与心理学研究的主旨都是为了使人的行为适宜并最终获得心灵的安宁和幸福。

  “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才是好猫”,无论是通过心理学还是佛学,只要能够把人的心理迷惑和障碍解决,让人最终获得身心健康感受到快乐,这样才具有实际意义。

  在探讨人的心理健康时,无论是从精神分析理论的创始人弗洛伊德到其弟子荣格,还是以马斯洛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到另一位卓越的人本主义者弗洛姆,一直到新近由人本主义心理学派分化出来的“超越自我心理学”的代表人物弗兰克,为什么这些心理学家的重要思想与佛学思想中的闪光之处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恐怕与大彻大悟的大德们潜心研究宇宙奥秘并参透宇宙与生命的真谛有关。

  事实表明,只要修为达到一定境界的人,其领悟自然与生命的真谛同出一辙。难怪悟道者认为“万法归宗,万法归一”,就是说任何理论,只要达到了高层次都是相通的,也就是所谓的真理。这些理论在佛学里讲得较为深透,最关键的问题在于心理境界(智慧)是不是达到某种高度。

  高级心理咨询师,不仅是研究心理学的专家,也应该是研究自然与宇宙、人体与自然关系的修行者和践行者,否则他站的境界比较低,导致的视野也比较狭窄。

  而传统文化研究的是心与大千世界的关系,主张宇宙万物应相亲相爱相交相融,这样广阔的胸怀对心理咨询师是非常有帮助的。所以,近年来西方心理学的发展,表现在充分吸取东方文化精华,其中包含道学文化、儒家文化、气功文化、佛学文化等。佛学文化作为特殊的文化体系,其完善的体系更是令许多心理学家心醉神迷,对此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佛学文化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1、心像是人性的本原

  “天上天下,唯我独尊”是释迦牟尼对佛学众信徒说的一句话。这句话可以理解为天地之间唯其佛法最大,佛是为群体奉献,不仅体现出自我存在的价值而且从中获得为世所尊的真实自我,获得充实自信的人生。也可以理解为佛法在心中,“我”乃天地的精灵自然中的天使。

  不能理解为“我”最大,或者迷失了自我没有了自我,而是“我”进入了空净的世界,即仿佛别的都不复存在的一种“虚无”大境界。

  因为佛家里面没有谁是上帝的宠儿,一切众生皆平等,因而我们也可以把这句话理解为佛学对人性的基本假设。正确的解释应该是人在宇宙中是顶天立地的,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的主宰决定着自己的命运。这种“人是自己命运的主人”能量的发挥,也是一种“信念力”的显示,它完全能够带动心力的发射。在这种“信念力”的作用下,人就能信心百倍,以积极健康的心理应对人生。这也是心像产生人的本原。

  同样,佛学认为人人皆可成佛,这里“佛”的概念是指“觉悟者”或智慧的人,也就是指对宇宙人生有正确认识的人。

  如同佛学的入门教义《地藏菩萨本愿经》里所揭示,人的心地就如同孕育无尽宝藏的大地,含藏着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德能、无量的才艺。

  “何其自性本来具足”“何其自性能生万法”,即人本身具有发展的无限可能性,人自身的发展是由自己主宰的。

  具备了这种心性的人与世无争,总是处在恬然、空净和淡泊的心绪下,而且也相信自己有很高的能量和智慧,不会受到来自外界和各种复杂世界里的信息干扰,这种心理就是一种健康的状态。

  不难看出,这些思想与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想如出一辙。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人性观认为人性天生是善的,并且以一种“正在成长”的状态存在,个体有能力进行自我指导,并且能自主地选择个体的存在方式。而这也是心理学中常用的方式,即通过心理调节把不健康的因素清理出来,最终让心理保持健康。而佛学之理,处处强调以人为本,以人心为本,把错综复杂的事理演变成有轮廓的目标,让心理“我”获得解放和自由,无牵无挂,心里明净。万事万物都放下了,不仅在外显意识上缓解心理压力,而且有助于在潜意识上消除心理压力,如此,还有什么可烦可恼可怒的?

  2、解除心灵的枷锁

  佛学的核心就是几十年如一日地修行,就是去掉心中的妄念,减少和去除各种贪婪和欲望,让心灵轻轻松松,空空净净。处在明净的世界里,才能明心见性,顿悟成佛。成佛了,就是到达一种“空”的境界,上升为心理超脱、无心理障碍的大智者大觉者。

  这种“空”实际是修行中较高的境界——佛家的涅槃层次,从心理学角度讲,我们可以理解为超越了常人的心理,以豁达大度、开放的态度看待人生,以淡泊、宁静达到身心和谐统一。

  人的烦恼似乎是与生俱来的,悲欢离合与人同在,这恐怕是人心迹的宿命。如果不从心理上下功夫,用外物的方法来解决心理问题,恐怕是缘木求鱼,舍本求末,阴阳倒置。

  尽管人类社会在不断地向前发展,各种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使得人类的生存状态和生活质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然而高科技的生活方式不仅没有改变我们生活中的烦恼(当然我们没有半点蔑视高科技对我们人类带来的好处),反而愈演愈烈,长久以来人们始终无法摆脱精神疾病的困扰。

  特别是在这个由机器和信息主宰的世纪,各种矛盾相互交织,心灵的异化问题日益突出,不但严重的心理疾病逐渐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即使普通大众也常常感受到失眠、焦虑、抑郁,迷惑的困扰。在这个纷繁复杂又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要保持一颗宁静安详的心,似乎成为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对于人类的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学家们从不同的理论流派进行了阐述。古典精神分析学派把无意识的心理冲突看作是神经症的根本原因,由于神经症病人的自我不够强健有力,因而无法正常有效地调节自我、超越自我,化解外界与现实之间的冲突,从而表现出各种心理症状。

  分析心理学派创始人荣格认为,个体潜意识中存在着和人的情感、记忆、思维等相关联的各种情结,这些情结与自我分离导致个体表现出各种心理疾病的症状。

  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德勒,则认为每个人都具有与别人和谐相处的先天需要,即“社会兴趣”。如果一个人无法认识到自己具有这种潜能,就很可能成为精神病患者或者更糟糕的人。

  而自我心理学的杰出代表艾里克森则认为,自我的同一性对人格发展和心理健康至关重要。精神分析的社会文化学派代表人物霍妮分析了社会文化对神经症的影响,她认为神经症病人由于其特殊经历,过分强烈地体验到竞争、成功与友爱谦卑的矛盾、需要与需要满足过程中受到的挫折之间的矛盾、个人自由与实际受到的限制之间的矛盾。

  这些矛盾所造成的人际关系困难最终导致神经症的产生。此外,认知学派的心理学家们大多认为是不合理的信念困扰人的心理。这些问题似乎是心理障碍存在的必然规律,但实际上心灵是主宰自己的主人,通过自我调节,完全可以去掉心灵枷锁,自由在天地间飞翔。

  再来看看佛学如何解释人心的烦恼,“烦”是“扰”的意思,“恼”是“乱”的意思。烦恼就是烦扰恼乱众生身心,使之迷惑、苦恼、不得清静。怎样解除心灵的枷锁?实际上只要破除了“我执”,就解决了烦恼。

  “我执”是佛学思想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是指人类内心都有一种主观的潜在期望,即“世上每件事情都能符合我们的心意”。佛学认为充斥人生的这些烦恼、痛苦都是由于“我执”产生欲望,人的各种行为又围绕着满足自己的欲望而进行。

  当个体执著于自我时,就会产生错误的认知并且带来负面的情绪。用佛学的说法“我执”即会导致贪、嗔、痴、慢、疑、恶见等烦恼。

  “贪”是指对于名、利、财过分地追求;“嗔”是指对违背自己心意的人或事因厌恶而产生愤恨、恼怒的心理和情绪;“痴”是指心性迷暗,愚昧无知。如果用现代心理学的术语来表述,“痴”可以被理解为不合理的信念;慢,傲慢,或者理解为懒惰的思想;疑,疑神疑鬼,多愁善感,生疑惑之心;恶见,即恶心恶念恶行,佛学认为人生充满这些烦恼、痛苦都源于“执我”,即自我执著,庸人自扰。

  如此看来,现代心理学和佛学都是围绕着人的需要、人的情绪、人的认知、人的行为来讨论人的心理健康的。最大的不同是,两者选择了截然不同的世界观。

  佛学主张放下执著心性坦然,要求解放自我为中心的束缚,把自己完全置身在一个没有饮恨、痛苦、烦恼的境界,净其心宁其神,要求把所有的妄念以及不该贪求的东西全部忘却放下,追求一种本真自然。

  如果能够始终保持平和的心态,拥有与世无争的心性,行好事做善事的心态,同时放下各种执著和功名利禄,拥有了这样宽广的胸怀就能自动矫正不良心理,从而获得健康。

  3、净意明心除心魔

  “道由心生,魔由心起”。佛家讲一切的业障由心魔产生。心理纯正,心地善良,心正则气顺,气乱则神迷,所以佛家讲究最关键的一步是修心、净心、明性。心境修得有多高,气度就有多大。只有心净了,才能明心见性,事事明了,烦忧、痛苦、魔障也就自然消除了。

  心理咨询师的主要任务,是如何让迷途的人从认知误区和烦恼漩涡中走出来。也就是说现代人格与健康心理学致力于探索和培养完善的人格,维护与保持健康的心理。

  高级应用咨询师到了一定水平之后,他们对佛学领悟都是超常的。佛家讲悟性、禅机,就是心理咨询师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即佛家所讲色即空,空即色。万物因心而生,因心而灭,精通了佛理即掌握大自然许多规律性的禅机,运用在心理咨询中,治疗疾病效果就会出奇地好。

  净意和净心后,人不但没有压力,没有紧张情绪,而且还将大脑紧张和动怒心神的种子抛出。这就是心理咨询师,要通过一些方法让心理求助者设法达到的状态。

  佛学以其独特的方式追求至善的人格,“戒、定、慧”是佛学信徒们成为“觉悟者”的必经之路。

  “戒”是指戒律,去除贪婪和欲望,也就是佛学信徒们的行为规范与准则。

  “定”又称禅定,有静虑、心净无杂念,入定空灵、心性修练达到一定境界。它是指通过集中精神观察特定对象而获得悟解义理的一种思维修习活动。

  “慧”指领悟宇宙人生的智慧,开了智慧,除去愚昧,也就是指通过禅定而辨是非、断烦恼,对自然规律了悟的人,就是智慧境界。

  从某种程度上讲,“戒、定、慧”与心理学上的行为、情绪、思维、认知有很多契合之处,只是佛学上的这种要求更高一些。总的来说,建立适宜的行为模式、保持稳定愉悦的情绪、培养高尚深厚的道德情感、建构合理的认知体系是现代心理学与佛学思想精髓的共通之处。

  净意,即净神不乱思,排除杂念,人体生理功能在有序状态下校正人体不平衡和紊乱的生理功能;其次,净意使得意识单一、心地平静,心境没有太多的动荡,相对而言就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威胁和致病因素,相反只会促进身心健康。

全部评论 (0)
讲师网深圳站 sz.jiangshi.org 由加盟商 杭州讲师云科技有限公司 独家运营
培训业务联系:小文老师 18681582316

Copyright©2008-2025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更多城市分站招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