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集团执行系统专家孙军正
一般来说,实际决策者与实际执行者是相互分离的。简单的说就是决策者不执行,执行者不决策。决策者与执行者的分离直接导致了执行力的下降。这样说来,解决执行力下降问题只要将决策者与执行者合并起来就行的,然而,那只会让组织付出更加高昂的代价。
一般来说,决策的执行是这样进行的:
决策的执行过程就是决策信息的流通和被执行的过程。从客观上讲,信息因发出者与接收者的不同理解认识以及流通渠道损耗等原因,“发出信息”与“接收信息”必然不是相等的关系;从主观方面讲,人的行为受到当时心情及利益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可能在信息的接收与传递及执行的过程中掺杂了主观的东西,从而导致发出信息与接收信息的不相等。
因此,本质而言,企业执行力不足是决策信息在传播过程中的改变,以致最后的执行结果与计划的决策目标产生差异。现在从人的因素和非人因素两个方面简单探讨改变信息的原因,力求进一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第一,人的因素。
——心理因素。这是一个宽泛的概括的内容,这包括当事人基本心理素质、当时心理状态,以及对该决策信息的态度等各方各面的内容。
——教育因素。教育因素也不止是一个学历那么简单,而是经过各种理论、阅历和经验的揉合,最后形成的处事方式的所有内容。
第二,非人因素。
——决策因素。因为决策的不正确而导致无法执行。这种情况下的执行力提高就只有改变企业决策组织或决策方式了,这与执行系统无关。
——机制因素。这是一个比较笼统的概念,机制的范围很大,如企业的组织结构,企业的价值取向等,都是机制的一部分。
——过程因素。过程就是决策-下达-流通-执行。这里的下达和流通,从严格意义上讲也不是先后关系,而是下达包含了流通。
合作代理:
由孙军正老师主讲的执行力系列课程,现诚寻各地合作与代理机构。联系方式详见孙军正老师中华讲师网博客中的“联系方式”,将由孙老师专职助理对接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