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曾磊,唐曾磊讲师,唐曾磊联系方式,唐曾磊培训师-【讲师网】
和谐家庭教育专家
45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扫一扫加我微信
唐曾磊:提升教育智慧,从根本上破除烦恼
2016-01-20 47385

提升教育智慧,从根本上破除烦恼

——《金刚经》带给班主任的启示

平等思维唐曾磊

 

众所周知,很多国学经典中都隐藏着深刻的教育意义,《金刚经》就是一部著名的国学经典,它蕴含着无穷的智慧。全国养成教育实验基地所用的教育理念和学习方法,主要是从《金刚经》中的一句话“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中悟出来的。《金刚经》的全称是《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金刚般若波罗蜜”意为回归自己本有的金刚石(钻石)般坚硬而又无坚不摧的智慧,帮我们断除一切烦恼,到达幸福的彼岸。

 

在工作中,班主任因为责任重、压力大,经常会受到各种烦恼的困扰。如何化解烦恼呢?《金刚经》带给我们诸多启示。

 

烦恼是一种愚蠢的选择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个相可以理解为表象。所有我们看到的现象,都是表象,不是本质。班主任们感受到的各种烦恼,其本质是什么呢?下面我来结合班主任们所说的具体烦恼进行分析。

 

烦恼一:

 

班主任最大的烦恼是孤军奋战搞教育。我们孤军奋战,是因为没有家长的手相握。家长对孩子没有教育甚至没有养育,把孩子丢给空旷冷清的房间,把孩子交给电视、电脑、手机,把孩子交给社会、交给所有会让孩子迷失的诱惑。家长之所以能丢下孩子,是因为有班主任管着。孩子学习成绩不好,犯错闯祸,因孤独寂寞交了不该交的朋友,家长简单粗暴地责打孩子,或者抱怨学校、纠缠班主任。

——风舞荷塘

 

分析这个所谓的烦恼其实是风舞荷塘老师看到一种不好的教育现象——某些家长对孩子不负责任。事实上,应该说现在的家长整体素质是在提高的,至少家长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已经普遍提高了。风舞荷塘老师说的是部分家长,这些家长可能由于自身能力有限,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再一个,他们可能有偏见,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家长只要让孩子吃饱穿暖就行了。如果某个家长,他确实对孩子不负责任,班主任去跟校长抱怨:“这样的家长我没法跟他交流,他的孩子我也没法管!”如果这样,领导会觉得你在摞挑子。而且,你用这种抱怨的语气说出来的话会让家长感觉不舒服,对方跟你沟通时就容易起情绪,不利于把事情解决好,把孩子教好。这样的话,你心里肯定会更难过。

 

这时候应该怎么办呢?“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所谓让自己烦恼的事情,一定是虚妄的。我们看,当家长不尽力管好孩子的时候,我们应该做什么?是为这个问题烦恼、抱怨,还是去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如果把心思放到解决问题上,烦恼一下子就变成空的了!一个有智慧的人,无论碰上什么问题,他总想一句话:我做什么才是对解决这个问题有帮助的?对风舞荷塘老师来说,智慧的做法是问自己:“我做什么能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我做什么能够获得更多家长的配合?”我知道很多学校都有家长委员会,其实像这样的事情可以跟家长委员会密切合作,让更多的家长出面,或者大家一块儿来商量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真心地去和家长沟通,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去抱怨家长素质差没有意义。

 

烦恼二:

 

我最大的烦恼是学生把班主任的宽容当做纵容。

——梁茂华

 

分析梁老师可能是发现他对孩子宽容的时候孩子并没有好好地配合,所以感觉烦恼。“学生把班主任的宽容当做纵容”,那么班主任到底是宽容,还是纵容?我们去弄明白后,只要做到宽容但不纵容就好了。为什么要为这个“虚妄”的“相”难过?班主任在对待孩子的错误时,要么是过于严厉,要么是过于放纵,找不到合适的度。班主任对孩子应该怎么样呢?一是心里宽容,认为孩子出现这些情况都是有原因的,都是可以理解的,对方毕竟还是孩子嘛!这样班主任就可以心平气和地对待孩子。二是对孩子应该做的事情要严格地去要求并帮助孩子做好。做到这两点,就是对孩子宽容而不纵容。如果班主任对孩子很宽容,“好,你做什么我都包容你”,接下来孩子应该做的事情他不去严格要求,也不去帮助孩子做好,这样,就相当于班主任真的纵容了孩子。

 

烦恼三:

 

我是小学六年级的一名语文老师。我们校是县城的一所实验小学。一到新学期,我们班总要或多或少地从农村转来几名学生。他们刚来时感觉很新鲜,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往往因为不适应新环境而中途退学。其父母在他们退学时常常拳打脚踢,那场面惨不忍睹。尽管我好言相劝,同学们也极力挽留,可也常常拦不住他们匆匆离去的脚步。我总是为此苦恼、伤感:同在一个蓝天下,为什么他们不能享受优质的教育?我作为一名班主任,为什么不能尽快走进他们的心灵,让他们融入温暖的集体呢?

——芳草茵茵

 

分析人们常常不去解决问题,而是对这些问题起无谓的烦恼。芳草茵茵老师因为不能帮到孩子而难过。但只是烦恼、只是忧心没有用,有用的是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提升自己帮助孩子的水平。如果班主任能帮助转学来的孩子尽快适应学校生活,融入到班集体中,孩子就不至于出现种种不好的结果。芳草茵茵老师应该考虑的是,怎么能够帮助一个新来的农村孩子尽快适应环境。这只是一个要解决的教育问题,它与烦恼无关。从农村来的转学生可能会面临两个困境:一是学习跟不上,二是到新环境中不能跟别的学生融洽交流。如果他们的学习跟不上,可能有两种情况:一是两个地方学习进度不一样。这时,班主任要告诉大家,不要瞧不起新同学,他们成绩不够好,是因为他们以前的学校和我们现在的进度不一样,他们需要用一段时间来赶上进度。在这段时间内,他们的成绩不好是很正常的。二是农村学校教学质量不好,导致他们学得不够深入。这个时候班主任可以组织学习互助小组,让同学们主动地去帮助他们。同时,班主任要进入到学习互助小组中,提示大家,其实转学生是很聪明的,只不过他们以前的学校教学质量不好,所以他们暂时学习不如大家,只要我们帮助他们,他们很快会赶上来的。另外,如果孩子们在生活上有明显的贫富差距,班主任就要在班级中树立良好的班风,让大家比学习、比进步,不要比物质条件。其实,班里有转学生,对整个班级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机会。班主任可以调动整个班级,包括班干部、全班同学的力量,来对转学生施加正向影响,最终让这些孩子融入温暖的集体。

 

我曾经在微博上解读过一些词语,和大家一般的理解不太一样。

 

何为“凡人”?凡人就是烦恼之人,就是自寻烦恼之人。烦恼本来没有。人之所以感觉烦恼,是因为你对某件事下了一个对自己不利的定义,然后就给自己带来了烦恼,所以烦恼只有自寻。有句话叫“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何为“反思”?反思就是返思,就是返回自身来思考自身的问题,从自身的反思中找到好的操作。现实中很多人的反思恰恰相反,他反思完了会说张三有错李四有错,所以导致事情不好。这是向外反思。反思到自己身上,是在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反思到别人身上,是在找麻烦。我们大部分人都习惯于反思问题反思到别人身上,所以就在自找麻烦、自寻烦恼了。

 

一个智慧水平不高的人会常常烦恼。我在给家长和教师讲课时也讲到这一点,就是很愚蠢的人才会烦恼。这是什么意思呢?比如遇到一件相对不好的事,一个有智慧的人首先想的就是:我做什么能解决问题?而愚蠢的人会怎么样呢?一件事情不好了,比如一个班主任,学校同年级六个班,他的班成绩排名倒数第一,领导在会上点了他的班。他会停下来不去想怎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是想这件事情会让他多么没面子,会让别人多么瞧不起他,领导会怎么看低他,会怎么不重视他,全校会怎么风传他的班是倒数第一……到了这个时候他还不去想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办法,而是要拿出几天时间来痛苦,自己痛苦不算完,还要去训班干部,吵全班同学,整那些调皮捣蛋的孩子,弄得鸡飞狗跳。但他就是不去想怎么解决问题,而只去干这些让自己难受也让别人难受的事。这样他才会烦恼。所以说,烦恼本身即是愚蠢。

 

这个观点可能让处于烦恼中的人有点难以接受。但是,愚蠢不是别人说你的,而是你自己选择的一种状态。你完全可以不选择这个状态。如果有事情去做事情,有问题去解决问题,那你的烦恼从哪里来? 你哪有时间和精力去烦恼呢?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如何化解烦恼

 

《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这句话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你所看到的这些事情本身,都是一个表象。当你能透过这些表象去看到问题的实质时,就显示出你的智慧了。

 

我们看到,班主任们所说的种种烦恼,其实都只是一些需要解决的教育问题,它们的实质不过是一件件需要用心去做好的事情。班主任之所以感觉烦恼,是因为就这件事情产生了一种不好的心情,而没有去想办法解决事情。

 

在一个智慧的人眼中,事情和心情是不相干的。无论你心情如何,事情本身都没有改变。你只需要把这件事情看清楚,然后就事论事处理好,那么,问题就会得到解决。而一旦就事情论心情,你就看不清楚事情本身的前因后果,就会进入一个愚蠢的状态。因为看不清因果关系,所以解决问题做不到点子上,不能按规律办事,问题得不到解决,自己就会很难受。

 

那么,如何让自己不产生烦恼呢?

 

《金刚经》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里面的“住”,指的是对事物无谓的执着,我们可以理解成做事情时常常烦恼、担忧但没有正向的行动。“心”,是清净心。“有所住而生其心”,生的是有偏见之心、烦恼之心,而“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生的是清净之心、智慧之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给我们的启示是,不要执着于事情的好与坏和自己的心情,而是去清醒地看待并解决问题。

 

有时我们会看到一个烦恼的人一下子变得开心起来。比如一个人正在烦恼时,突然听说涨工资了,他马上就很开心。其实烦恼和快乐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一种因某种条件而产生的情绪。比如你烦恼,一定是有原因的,有时你觉得自己怎么没事就烦了,事实上也不是没事就烦了,而是你自己没搞清楚你为什么烦。有条件的烦恼是一个不好的状态,有条件的快乐也是一个不好的状态,它们都是“有所住而生其心”。

 

可能大家不好理解:为什么有条件的快乐也是一个不好的状态呢?

 

因为你的快乐需要条件,而所有的条件都是变化的,当好的条件失去时,痛苦就会产生。比如说,一个年级六个班,你班的学生考第一。你很开心。但有一个问题是,你们班这个第一会一直保持吗?未来你们班总有不是第一的时候,那你们班就落后了。所以说,这个条件会改变,而你的期望值不会降低,到时候就会压力很大、很难过,痛苦就产生了。

 

我们要学会“无所住而生其心”。“无住”不是不要你心里想好结果,而是要你去做能够得到好结果的正因。比如你想让班里的成绩排名更靠前,那你就去抓学习,找到更好的方法让同学们好好学习,让班里的成绩整体提高。这样,好结果自然就来了。而如果你心里“有住”,你也想抓好学习成绩,你就会很急,会看到班里有学习不好的同学,你觉得他们让你丢脸了,你要去收拾他们,甚至挤兑他们离开你的班或者你的学校。如果哪一次同学们考试成绩不好,你会发火。“有住”的人,他做事时期待一个好结果,但是,他不去找到这个结果和自己做法之间的正确的因果关系,他在由情绪来做事。而一旦由情绪来决定、来主宰你做事情的话,是不可能做好的。

 

烦恼的对立面不是快乐,而是清净。清净的前提是智慧。一个真正有智慧的人,心是清净的。他会清楚地看到,外境的改变只是事情在改变,他不会因为事情的改变而改变自己的心态,不会因此而产生烦恼。他会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但并不执着于这件事情一定要朝着一个对自己有利的方向发展,也就是说,他可以认真地去做好一切事情,但心情并不会为这一切事情(外境)所转,不会因为这一切事情而产生烦恼。

 

我们来看下面的例子:

 

“班主任最大的烦恼就是学生与其他科任老师发生矛盾时,明明知道老师做得很不好,还不能直说。这种事情处理起来有什么好方法?”

——一叶小舟

 

分析:有什么好方法?“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是好方法。你不要“住”在“老师做得很不好”上。班主任特别忌讳的就是私下里跟学生说:“嗨,那个老师素质就是差,我也看不惯他。”这是要避免的。因为班主任这么说,孩子们当然会引你为知己,但是,以后他们就会只听你的话,那个老师就没法教育他们了。班主任在跟孩子们沟通时,要在接纳、理解孩子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去思考,如:“某某老师那会儿对你确实不够理性,但他毕竟是想维持好的教学秩序。他不吵你,可能班里就会很乱,他就没法讲课了。”要提醒孩子们去做一些正向的事情,不要和科任老师形成对抗,并告诉他们,“如果某某老师存在问题,我会和他沟通的。”班主任不要成为一个学生与科任老师之间正确与错误标准的制定者,你不一定能的。也不要去评判谁对谁错,因为有些事情你并不一定都很清楚。所以,要做好沟通,要跟科任老师坦诚地沟通,然后一起商量怎么解决问题。

 

破除烦恼的根本是提升智慧

 

有一位老师在听了全国养成教育实验基地的平等思维沟通心法课后对我说,他特别希望能拿到一个具体的针对某些问题的操作方法。我提醒他:如果一个操作方法针对性越强、效果越好,它就越不可能用到别的地方。

 

同理,我想提醒各位班主任:没有一个确定的方法可以告诉大家。每个班级的情况是不一样的,每位老师面对的家长、孩子、领导是不一样的,每位老师所面对的问题、所感受到的烦恼是不一样的,怎么可能有一个具体的操作方法来破除所有班主任的烦恼呢?

 

要想破除这种种烦恼,它只能是那种不能完全确定、不能给出具体操作的方法,也就是说,要提升大家的智慧,而不是给大家一个方法。如果只给大家一个方法,你就会发现,使用这个方法的前提,你所面对的问题也许永远都不具备。这也正如《金刚经》里所说:“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意为无上正等正觉,我们可以理解为智慧)。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智慧是不讲定法的,我们要学会灵活地处理各种教育问题。

 

《金刚经》里还有一些对教学非常有启发的内容,比如“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拿到我们的教学上来说就是“讲课者,无课可讲,是名讲课”。作为一名教师,你不是自己有一个课要讲,自己认为有一个难题要讲,而是因孩子的疑问而讲,因孩子的需要而讲。当你以这样的心态来教学时,自然会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学,然后把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集中起来,有针对性地去讲。因为这些问题是孩子们提出的,他们当然会认真听。这时候就不会出现老师讲课时没有重点、没有针对性、学生走神儿的情况了。释迦牟尼佛讲法,都是因弟子的提问而讲。他也从来不会批评提问的弟子:“怎么这么笨?连这个问题都不懂!”《金刚经》就是因须菩提提问“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佛来回答的,并且须菩提提问后,佛赞叹说“善哉善哉”。佛经常会夸奖提问的弟子,可以说,他就是一位最好的老师。

 

经典是传播智慧的“标月之指”。通过学习领悟经典,我们会越来越能够发现自己的智慧。《圆觉经》云:“修多罗教,如标月指。若复见月,了指所标,毕竟非月。”佛所讲的根本的经典,都是指出方向、帮助大家找到智慧之月的手指。《金刚经》也是这样的“标月之指”,而并非月亮本身。

 

我们要顺着《金刚经》这个“标月之指”所指的方向,来寻找智慧之月,把自己内心本有的智慧开发出来,让自己成为有教育智慧的班主任,远离各种烦恼,帮助孩子们幸福快乐地成长。

 
 

免费咨询电话400-000-6656和基地老师谈心,解决学习问题和沟通问题、邀请唐老师指导

 QQ交流请查找号码4000006656有经验的基地专业老师在线等您

如果您觉得本文观点对您有用,欢迎您点下“转载”按钮,成为自己的光,点亮他人! 

  

相关文章:

“盲人摸象”新解

以爱杀人——思想偏见

反思:“以爱杀人——思想偏见”中的思想偏见

教授的困惑——教授与狗的故事分析

平等思维:平等是分析清楚问题的前提

小心!别让你的眼睛欺骗你!

辩才无碍——智慧的自然利用

无中生有—智慧的最佳利用

禅说教育(之一)——百般说教不如帮人悟到

禅说教育(之二)——名师出高徒

禅说教育(之三)——磨瓦岂能成镜

禅说教育(之四)——沟通是心与心的碰撞

禅说教育(之五)——过而改之,善莫大焉

禅说教育(之六)——智者畏因,愚者畏果

禅说教育(之七)——手指非月

禅说教育(之八)——觉悟他人也是觉悟自己—真正的教育是打破一切习惯

 

 

 

 
全部评论 (0)
讲师网深圳站 sz.jiangshi.org 由加盟商 杭州讲师云科技有限公司 独家运营
培训业务联系:小文老师 18681582316

Copyright©2008-2025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更多城市分站招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