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咸平坦言,由于简单套用市场化,我国的医改正面临严峻考验。批评医改“陷入怪圈”市场化没有带来医疗事业发展,却导致了病人看病难和医院暴利 本报讯据北京现代商报消息“如果简单地认为市场化就能解决效率问题,那我告诉各位,这个思维太过肤浅。正是由于市场化,我国的医改正面临严峻考验。”4日,经济学界炙手可热的焦点人物———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郎咸平直言。 他在“2005第八届成长中国高峰年会暨2005中国成长企业100强揭晓盛典”上说,迷信市场化将会毁了医疗改革。 不能理解医院做法 生活中,很多人去医院看病都有这样的经历,医生会问你“带了多少钱”,然后根据钱多少选择药物。或者问你报销不报销,报销的结果很可能是一张大单子。郎说:“当病人到医院的时候,医生不是问你有什么病,而是有没有保证金,可能各位觉得很正常,但我不能理解。” 公认医改陷入怪圈 其实,关于“医院应不应该市场化”这个话题,医疗界和经济学界内一直争论激烈。 在20年前,卫生部高层提出的“运用经济手段管理卫生事业”,被认为是中国医疗市场化的信号之一。但是,今天的中国医改却被公认“陷入怪圈”———市场化没有带来医疗事业发展,却导致了病人看病难和医院暴利。 今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报告》认为:总体讲医改是不成功的,其根源“在于商业化、市场化的走向违背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基本规律”,医疗市场化的道路不通也被各国实践充分证明,而中国医改的问题是重新走了一遍已经被认定为错误的道路,这种倾向必须纠正。 郎咸平再次对峙主流学界 香港学者郎咸平在4日举行的第八届成长中国高峰年会上,又一次质疑国企产权改革称,“国企改革只有少数人获益,而大多数人承担了改革成本”。 郎咸平的批判目标从国企产权改革延伸到教育改革、企业股改,并认为这些尝试都谈不上成功。这让郎咸平又一次站到国内主流经济学界的对立面。 郎咸平说:“最后什么叫做国企改革,就是我一再告诉各位的,我们家庭很脏,请一个保姆来整理,这就是国企改革,到最后利益归于少数人,改革成本由全社会负担,这种错误的改革误导着最近几年的经济发展。那么,像这种误导的错误思维我们必须要做一个改进。” 一个月前,在清华大学的一次经济学术会议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李剑阁说,经济学界正在面临1992年以来最大的学术分歧。北京晨报 郎咸平批评教育简单套用市场化路子,剥夺了农村子弟受教育机会 大学教改让穷人难上大学 “目前,我们的大学教改的结果就是让农村子弟上不了大学。”郎咸平4日说,如果教育简单地套用市场化的路子,其结果无疑是失败的,“农村子弟通过教育考到一流的学府,这是他们脱贫致富的惟一机会,如果教改市场化,那么他们最后这么一点机会都会被毫无理由地剥夺。” 高校收费改革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到1996年左右并轨时,全国平均收费标准年均约为500元,但2005年时,收费飙升到了5000元左右。 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高等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学生应分担一部分教育成本。但业内认为,关键在于收费标准怎么定。同时,高校收费猛涨没经过公开论证或听证,而这种涨价的冲动很难用行政方式控制,专家担心这会导致社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