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占,王占讲师,王占联系方式,王占培训师-【讲师网】
周易姓名学培训,易经家居风水培训,周易预测财运事业
52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扫一扫加我微信
王占:周易姓名学老师,北京名字的由来,北京从什么时候命名的
2021-04-28 2298

周易姓名学老师:北京什么时候改名为北京

北京名字的由来,北京从什么时候命名的,北京什么时候改名为北京,周易姓名学老师,谢咏老师就来整理一下关于北京名字的由来;?

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北京有着3000多年的建城史,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

秦汉以来,北京地区一直是中国北方的重镇,名称先后称为蓟城、燕都、燕京、大都、北平、京师、顺天府等等,而其中以“北平”和“北京”最为人们所熟知。

我们看民国题材和抗战题材的电影电视剧的时候,经常会听到“北京”、“北平”的称谓,甚至同一时期的电影电视剧中也会出现一会是北京一会是北平的情况。那么,“北京”和“北平”是如何得名的?它们之间是如何变迁的?谢咏老师就来整理一下关于北京地名由来演变历史!


原始社会——幽陵

原始社会时期是史前时期,是缺少文献记载的,但还是有一些相关传说的,相传黄帝的第三代继承者颛顼,曾到“幽陵”祭祀,“幽陵”就是幽州,是北京地区最早的名称。

相传到了帝尧时代,在幽州建立了最初的都邑,—“幽都”,因为是从原始村落发展起来的,称作聚。直到北魏时期,这里还被称为圣聚。帝尧还派和叔来管理幽都,治理北方。帝舜时,又曾把治水失败的共工氏流放到这里来。

夏、商——冀州

冀州一词最早见于《尚书?禹贡》一书。《尚书?禹贡》记载,大禹分天下为九州,其中即有冀州,位列九州之首,包括今河北西北部、山西省全境、河南北部等地区。

关于它为什么取名叫“冀”,按历史发展的次序,有以下多种解释:(1)按《释名?释州国》云:“冀州亦取地以为名也。”王炎《禹贡辨》云:“晋地有冀,秦地有雍,则是冀、雍以地名州。”

据史料考证,古冀州境内的晋国西南部有一个叫“冀”的国家,它的国都在河东皮氏县东北的冀亭(今山西河津县)。

《水经?汾水注》曰:“汾水过冀亭南……京相璠曰:‘今河东皮氏县有冀亭,古之冀国所都也。”因而取这个国家冀的名称做为州的命名。

后来冀国在春秋中期为晋国灭亡。据《左传?僖卅三年》云:“冀已为晋邑。”因此,晋国辖域又称为冀州。《吕氏春秋,有始览》云:“两河之间为冀州,晋也。”

《尔雅?释地篇》云:“两河间曰冀;冀,近也。”所谓两河之间,指的是大河(黄河)和清河(古济河)之间的地带。

按《周礼?职方》云:“河内曰冀州。”所指的河内是指黄河以东、北的地区。这时冀州一词的概念范围随着时代推移,发展扩大了。冀州的地域已扩大到晋国以北的地方。因此,在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北部》中说:“冀,北方州也,从北异声。”“北方名冀,而因其以名其州也。”在《异声玉篇》中也说:“冀,北方州也,故从北。”这时冀州所指地境已经是现山西及其以北的较大地域。


周、春秋、战国——蓟

西周时期,今房山县琉璃河镇东面的董家林村周围是燕的都城,随着燕国疆域向东北方向扩展以及山戎部族在燕山山地的发展,董家林燕国古都都渐渐失去了它的重要地位,史载春秋中期的燕襄公时期,燕已经以蓟作为都城了。蓟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国,在武王灭商以后,把帝尧(黄帝)的后裔分封到这里,后来蓟归于燕的统辖之下,从春秋中期开始,蓟成为燕国的都城。

秦——广阳郡、渔阳郡、上谷郡

秦朝建立之后,秦始皇采纳丞相李斯的建议,取消分封制,推行郡县制,废诸侯,立郡县,分天下为三十六郡,今北京分属广阳郡、渔阳郡、上谷郡管辖。

广阳郡,秦始皇二十五年(前220年)设置,治蓟县,故城在今北京市宣武区西部广安门一带,所领蓟县、良乡县在今北京市境。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陈胜、吴广首义反秦,上谷卒史韩广占蓟城,自立为燕王,郡遂废除。秦置,治渔阳县,故城在今北京密云县西南,《史记?燕世家》燕筑长城,自造阳至襄平,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郡,秦二世发闾左戍渔阳即此,汉置渔阳县为郡治,城在渔水之阳,故名。属幽州刺史部。故城在今北京市怀柔县梨园庄东南,遗址尚存。

上谷郡始建于战国燕昭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83年),因建在大山谷上边而得名,郡治在今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小南辛堡镇大古城村北沮阳遗址。


汉、三国、两晋、南北朝——幽州

西汉初年,今北京地区为燕国,以蓟为都城,是异性诸侯王的封地。

东汉初年,今北京地区曾长期处于战乱之中。东汉在北京地区的行政区划基本上沿用了西汉的制度,但也有一些变化。

更适帝时期,这里划归为幽州,州牧以蓟为驻地,东汉末年,又改为州牧,为幽州,这时的幽州是抵御东北方和北方各族入侵的重镇。

在魏晋时期,北京成了北方封建割据势力的一个中心。

隋——涿郡

今北京地区在隋代包括当时幽州的大部分地区,隋炀帝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将幽州改称涿郡,治所在今北京市境内,涿郡置太守,从三品,下置丞、尉、正(后又改置长史、司马、赞务),及主簿与诸曹掾属、市令等。辖蓟县(治今北京城西南)、良乡(治今北京市房山区良乡镇)、安次、涿县(治今河北省涿州市)、固安、雍奴(治今天津武清)、昌平、怀戎(治今河北涿鹿西南)、潞县(治今北京市通州区)等9县。


唐、五代十国——幽州

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涿郡改名为幽州;今北京在唐代包括当时幽州的大部、檀州全部(今密云、怀柔、平谷县境)和妫州东部(今延庆县境)地区。

唐玄宗天宝时一度改称为范阳郡,以后又改为幽州,幽州治所设在蓟城,城址和北魏相同,一直到五代没有什么改变。

宋——燕京、中都、燕山府、燕京析津府、永安府、大兴府

契丹得到幽云十六州之后,便把幽州升为五京之一的南京,作为陪都,又称燕京,府名幽都;

[开泰元年(1012年)改称析津府],军号卢龙,统檀、顺、涿、易等六州和析津、宛平等十一县,金代女真族正式建都于此,称为中都;

宋金经过一系列的交涉,收回幽州,宋朝改称为燕山府,郡为广阳,宋宣和七年、金天会三年(1125年),金攻占后复名燕京析津府;

金贞元元年(1153年)改燕京为中都,定为国都,改燕京析津府为永安府。贞元2年(1154年),改永安府为大兴府,隶属中都路。


元——大都

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帝国,到1215年5月31日,成吉思汗率大军攻克金中都(今北京市)。

1217年,太师、国王木华黎改中都为燕京。1260年忽必烈即位,1263年6月16日,忽必烈下诏升开平府为上都(今中国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多伦县西北闪电河畔)。

1264年9月5日,忽必烈发布《建国都诏》,改燕京(今北京市)为中都,定为陪都,两都制正式形成。

1267年2月25日,元世祖忽必烈由上都迁都到位于中原的中都,定中都为首都,将上都作为陪都。

1272年3月28日,忽必烈将中都改名为大都(突厥语称汗八里,帝都之意),并建中书省署在此。


明清——北平府、顺天府、京师、北京

洪武元年,明军攻入元大都,把大都改称为北平府,设立了北平布政使司,虽然这时的北平不再是全国的首都,但在政治和军事上仍然占有重要的地位。

1380年,燕王朱棣封国于北平,1402年,攻占南京的朱棣正式登基,改年号为永乐,北平改称北京,作为明朝的陪都,建顺天府,共分两个县:大兴县、宛平县,大兴县管辖北京东城,宛平县管辖北京西城,北京地方官员最大的是顺天府知府。

1409年,北京建立五府六部官制,称为“行在”,明清时期北京又称为京师,通称北京。

此后北京之称一直延续到1928年。


全部评论 (0)
讲师网深圳站 sz.jiangshi.org 由加盟商 杭州讲师云科技有限公司 独家运营
培训业务联系:小文老师 18681582316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更多城市分站招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