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东京,王东京讲师,王东京联系方式,王东京培训师-【讲师网】
48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扫一扫加我微信
王东京:中央党校副校长王东京再出好文,深刻论述“用学术讲政治”
2017-08-30 4718

何毅亭常务副校长在今年第一次教学工作会上提出,党校教师要用学术讲政治。在前不久召开的第二次教学工作会上,他强调要通过“用学术讲政治”补我们目前的教学短板。今天召开全校教师会议,用一天半的时间开展用学术讲政治大讨论。教务部让我来做动员。作为一名有25年教龄的党校教师,我谈几点思考,供大家参考。

1

党校教师要理直气壮讲政治

党校教师为什么要讲政治?或者换个角度问:党中央为什么要办党校?我的回答,是因为党校有特殊的职能,而且这种职能是任何一所高校都替代不了的。那么党校特殊在什么地方?特就特在我们是一所讲政治的学校。我们知道,高校的重点是讲知识;而党校的重点是讲政治。大家想想,要是我们党校不讲政治而也去讲知识,国内高校那么多,中央还有必要办党校么?

党校的重点是讲政治,那么什么是讲政治?可以这样说,党校所有的主业主课都是讲政治。我们讲马列经典著作是讲政治;讲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讲政治;讲党性教育课是讲政治;讲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讲党和政府关注的重大现实问题也是讲政治。总之,党校教师无论什么学科背景,也无论讲什么专题,只要在党校主体班讲课,我们讲的都是政治,而且必须讲到政治层面上去。

前些年与高校的朋友交流,他们总对我说,党校是讲政治,他们高校是讲学术。言下之意,是我们党校的教师不重视学术。我回应:党校当然要讲政治,但党校教师同时也重视学术。所不同的是,党校不会为了学术而学术,而是要用学术为政治服务。这一点,我们党校教师务必要清醒,讲政治是我们的天职,我们一定要有这样的政治自觉,要理直气壮地讲政治。

我曾多次说过,讲政治有两个前提。

第一个是要懂政治。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不懂政治,就不可能讲好政治。而要懂政治,就得熟读马列经典,深刻领会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系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时,还要潜心研究党和政府关注的重大现实问题。这学期学员毕业离校前,一位曾担任过高校校长的省部班学员到我办公室大发感慨,说党校老师太厉害了。我问如何厉害?他说,老师能把总书记讲话和马列经典著作大段大段背下来,这个功夫高校教师很少有。是的,这正是我们党校教师的看家本领。党政机关之所以要请中央党校的教师讲课,就是看中了我们党校教师既懂政治、也会讲政治。

讲政治的第二个前提,是遵守政治纪律。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是党校教师要坚守的底线,也是政治纪律。我们通常讲“研究无禁区,讲课有纪律”。所谓“研究无禁区”,是指研究领域没有边界限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宗教等领域的问题都可以研究;而所谓“讲课有纪律”,是指如果你研究的结论与中央精神不一致,就不能在课堂上讲。理由很简单:中央精神是全党的统一意志,你有不同看法,那只是你自己的看法,你可以通过组织渠道向中央反映,但不能随意在课堂上讲,因为你的看法并不一定对。党校姓党,党校教师也姓党,党校课堂绝不容许有杂音,更不容许端的碗,砸的锅。总体看,这些年我们教师遵守政治纪律是好的,但纪律意识还要进一步强化,特别是新来的年轻同志,一定要绷紧这根弦。

2

什么是用学术讲政治

党校教师不仅要理直气壮讲政治,而且要用学术讲政治,不仅要讲中央精神是什么,而且要讲中央精神背后的学理是什么,要回答为什么。总书记2015年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指出:“党校教师是我们党直接掌握的一支教师队伍,是我们党一支不可多得的理论力量。”大家认真体会这两句话,何为“我们党直接掌握的教师队伍”?是说党校教师最听党的话、最守政治纪律,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党校教师的信任;何为“不可多得的理论力量”?是说党校教师具有很高的理论水平,是一支善于用学术讲政治的力量。

前面我说,我们党校教师如果不讲政治,中央就没有必要办党校。其实还应该加一句:党校教师如果不用学术讲政治,中央也同样没有必要办党校。党校存在的理由与价值,就在于我们的教师能用学术讲政治。最近有几个教研部的负责同志问我,到底什么是用学术讲政治?这个问题大家可以讨论,我先不直接回答,这里我想说说什么样的授课不是用学术讲政治。

至少有以下三种情形:

第一,讲中央精神,用文件解读文件不是用学术讲政治。全国党校系统第三次精品课评选时,有一堂参评课讲“科学发展观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堂课讲的是中央精神,主讲教师从党的十六大报告、十七大报告一直讲到十八大报告,将中央关于科学发展观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表述梳理得非常清楚,而且他的口才也很好,可评委却不投赞成票。为什么?评委认为主讲教师只是在用文件解释文件,没有用学术讲政治。

第二,讲重大现实问题,用事实解释事实不是用学术讲政治。事实可以验证理论,但事实不能用事实解释。比如下雨天你看见有人摔倒了,有人摔倒是个事实,下雨也是事实。如果你解释有人摔倒的原因是下雨,那你就是用事实解释事实。科学的解释,是路面摩擦力小。如果摩擦力够大,下雨不会让人摔倒;摩擦力过小,不下雨也会让人摔倒。我们讲经济社会的现实问题也一样,不能就事论事,要用学理去分析现实背后的原因。

第三,无论讲理论问题还是讲现实问题,如果只是引用经典著作的个别词句也不是用学术讲政治。事实上,现在我们教师讲课并非完全没有学术意识,两年前就曾有教师对我说,我是在用学术讲政治呀,你看我讲课时不是引用了马列经典著作的原话么?但是我要告诉大家,如果没有完整的学理框架,仅仅引用经典著作的个别词句,那是贴学术标签,算不上用学术讲政治。

以上都不是用学术讲政治,那么到底什么是用学术讲政治?

在我看来,马克思的《资本论》就是用学术讲政治的典范。“两个必然”是政治结论,马克思怎么讲?他构造了一个完整的学术框架。从商品的二因素开始,分析劳动有二重性,指出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价值;再分析资本可分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指出不变资本只转移价值;可变资本创造价值。在此基础上,马克思又区分了“劳动”与“劳动力”,指出劳动力的使用才是劳动,资本家向工人购买的是劳动力而不是劳动,支付给工人的工资是劳动力的价格而不是劳动的价格,而劳动创造的价值要大于劳动力价格,其差额就是剩余价值。至此,剩余价值的来源马克思就用学术讲清楚了。跟着他又进一步分析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方式,分析资本循环周转和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然后再分析剩余价值的分配,用学术逻辑揭示出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是两极分化——资本家的财富积累与劳动者的贫困积累。并指出这种趋势最终必将导致剥夺者被剥夺。大家看,《资本论》通篇都用经济学逻辑作分析,是不是用学术讲政治的标准范本?

3

怎样用学术讲政治

用学术讲政治,我认为需要把握三个重点:

一是突出问题导向;

二是找准学术接口;

三是构建学理框架。

讲课要突出问题导向,这一点我想大家都赞成。但赞成问题导向是一回事,而讲课能否贯彻问题导向是另一回事。这些年常听到学员抱怨我们有些教员讲课缺乏针对性,说白了就是没有突出好问题导向。

曾与校内年轻教员进行过交流,很多人以为,问题导向是指一堂课要针对某个问题讲。这样理解虽不算错,但也不完全对。大家想想,教务部安排进教学计划的讲题哪一个不是重大问题?可为何学员反映有的教员讲课针对性强而有的教员针对性不强呢?甚至同一个讲题,不同的教员讲针对性也会大不相同?看来讲题设计要针对问题只是一方面,关键还在怎么讲。


在党校当教师,我们都曾听过别人讲课,怎样评价一堂课讲得好不好?若让我说,就要看主讲教师能否为我释疑解惑。比如之前我不明白的道理,听课后明白了;之前我一直坚持的观点,听课后却发现自己原来理解错了;之前不懂得分析的问题,听课后茅塞顿开、知道怎么分析了。这样让我有收获,当然会认为这堂课讲得好。

几年前我曾听一位校外专家讲生态环境问题,本来是慕名而去,结果却扫兴而归。那位专家一开始就演示了大量PPT图片,介绍当前国内生态环境问题有多严重;接下来他讲造成环境问题的三个原因:一是地方官员不重视环保;二是环保部门监管不力;三是财政对环境治理投入不足。最后他的结论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要加强领导、加强监管、加大投入。不能说那位专家没有问题意识,生态环境本身就是重大问题,可他两个多小时讲下来却未回答我的困惑。我当时困惑是,中央高度重视环保可为何地方官员不重视环保?在国家财力有限的条件下治理环境除了政府投入是否还有别的办法?市场机制在生态环保方面如何发挥作用?所以在我看来,他的讲题虽然针对了问题,但讲课却未针对听众的困惑,并没有贯彻好问题导向。

是的,讲课所强调的问题导向,关键是要针对学员的困惑。这是说,教员要想讲好课,课前首先就得对学员有何困惑做到心中有数。问题是我们怎知道学员的困惑呢?当然是到学员中去调研,要是不调研,闭门造车,讲课难免会放空炮。我们常说理论要联系实际,对讲课来说,其实就是理论联系“问题”,这里的“问题”,就是学员的困惑。

说到学员的困惑,具体讲有三方面:

一是在讲题所涉领域学员目前尚未想到或者想不清楚的问题;

二是学员想到了但普遍存在误解的问题;

三是学员想到了而且也想对了,但不知道如何分析论证的问题。

教员备课时不妨扪心自问,自己对以上三方面的问题是否清楚?若不清楚,你最好先去做调研,做完调研再回来写讲稿。

以上三方面问题清楚了,有了问题导向,讲课也就有了针对性。接下来,就要对这些问题进行学理分析。不过在此之前还要做一件事,也就是我要说的第二个重点,寻找学术接口。用学术讲政治,需要我们先将现实问题转换成学术问题。如果不做转换,不仅学术无用武之地,而且理论和现实很容易成为“两张皮”。我看过有些老师的讲稿,第一部分通常是介绍学术理论,像一个文献综述,第二部分讲问题,第三部分谈对策,而第一部分和后两个部分完全没有关系。你这样讲课,学员当然要说你理论脱离实际。正因如此,所以我们在备课时首先要找学术接口,把现实问题转换成学术问题。只有转换了,才能用学术去分析。如果不转换,你有再多的学问,也会空有一身本领,使不上劲。

举例说吧。《资本论》讲“两个必然”,马克思首先把“两个必然”转换成了剩余价值生产与分配问题,这样他就可用经济学的学理讲“两个必然”。再比如中央提出了五大新发展理念,其中一个理念是“开放发展”,你怎么讲“开放发展”?如果你只是讲世界的发展离不开中国,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这显然不是用学术讲政治。但如果我们把“开放发展”转换为全球化背景下怎样参与国际分工,经济学就提供了大量的分析框架,我们就可用这些分析框架讲“开放发展”。要特别说明的是,在座的各位都是不同学科的专家,面对同一个现实问题,大家寻找的学术接口可能会不同。这很正常,学术接口可以不同,同一个问题我们可以用不同的学理框架去分析,但关键是要找到接口,完成学术转换。

找到了学术接口,我们就可构造学理框架。所谓学理框架,简单地说,就是学术分析的逻辑结构。科学的任务是揭示规律,而规律的表达通常包含假设(约束条件)与推理(结论)两部分,这样看,学理框架是一个逻辑推导体系。前面我说引用经典著作的个别词句不算用学术讲政治,道理就在这里。只有用一套学理逻辑体系把问题讲透彻,才真正是用学术讲政治。

学理框架从哪里来?

可以来自三个方面。

一是马列经典著作,马列经典是我们党的理论源头,也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所以我们要下苦功读马列经典,这是党校教师的基本功。

三是自己创建。如果你的讲题是一个全新的问题,经典著作没有现成的学理框架,那么你就要自己研究、自己创建。

全部评论 (0)
讲师网深圳站 sz.jiangshi.org 由加盟商 杭州讲师云科技有限公司 独家运营
培训业务联系:小文老师 18681582316

Copyright©2008-2025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更多城市分站招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