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概述:
1.项目目标:以党建引领医院高质量发展为核心,通过党员分组交叉参与质控管理,推动医疗质量、护理服务、成本管理标准化、精细化,形成常态化质控监督机制。
2.核心机制:分组交叉检查:将临床、医技、医辅、行管、后勤科室党员混合编组,每组覆盖不同职能,定期轮换检查范围。
问题整改闭环:发现问题→反馈责任科室→纪检督办→整改验收→经验推广。
阶段化推进:试点运行2个月后,优化流程并转为常态化机制。
3.实施范围:全院临床科室、护理单元、行政后勤部门,重点覆盖医疗质量核心制度、护理服务规范、耗材与设备管理等领域。
二、项目保障:
1.党委统筹领导:将项目纳入党委年度重点工作,定期听取进展汇报。2.考核激励机制:对整改不力科室扣减绩效分,对贡献突出党员给予表彰。3.宣传引导:通过院内简报、党建墙等渠道宣传典型事迹,营造全员参与氛围。
三、实施概要:
(一)筹备阶段(1周)
1. 组织架构搭建
- 成立项目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院长任组长,党委委员、质控科主任、护理部主任、纪检委员组成。
- 组建党员检查组:按“1临床+1行管+1后勤”模式分组,每组3-5人,共设5-8组。
2.培训与标准制定
- 质控科牵头制定《交叉检查清单》,涵盖医疗文书质量、护理操作规范、耗材申领流程等核心指标。
- 纪检部门开展纪律培训,明确检查流程、保密要求及问题反馈机制。
(二)运行阶段(2个月)
1. 交叉循环检查
频次:每周1次专项检查,每月覆盖全院重点科室。
方式:采用“现场检查+数据抽检+患者访谈”结合模式,重点核查手术安全核查、危急值管理、成本核算等环节。
2.问题反馈与整改
检查组当日提交《问题整改通知单》至责任科室及纪检部门,明确整改时限(一般问题3天内,复杂问题7天内)。
纪检部门建立整改台账,定期通报进度,对逾期未整改科室启动约谈机制。
3.度总结与优化
领导小组召开月度质控会议,分析共性问题(如抗生素滥用、耗材浪费),推动制度修订或流程再造。
对表现突出的党员及科室授予“质控先锋岗”称号,纳入年度评优考核。
(三)常态化阶段(2个月后)
1. 机制固化
将交叉检查纳入医院年度质控计划,每月1次例行检查,每季度1次全面复盘。
建立党员质控积分制,与职称晋升、绩效分配挂钩。
2.持续改进
引入信息化手段(如质控管理平台),实现问题上报、整改、追踪线上化。
定期开展“党建+质控”案例分享会,推广优秀实践经验。